编办概况

论“老三篇”的时代价值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6-02 】 【选择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复兴史。

“老三篇”是指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发表的《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 、《纪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和《愚公移山》( 1945年6月11日篇短文,毛泽东讲述了古今中外、跨越时空的三个道德榜样: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一个外国人、一个神话人物。与当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英雄相比,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凡人不凡”通过文章传递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的理念。

一、践行《为人民服务》传递价值观

《为人民服务》中的主人公是张思德。他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从军11年,3次负伤,3次过草地,4次翻雪山,当过通讯班战士、特务连战士,最后是警卫团战士。毛泽东说他最大优点是只做事不吭声,嘴巴都长到别人身上去了。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年仅29岁。毛泽东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并即兴发表了演讲。后经整理送毛泽东审核,他写了“为人民服务”为题目,于1944年9月21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

以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莫高精神”,是敦煌研究院几代学人奉献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事业的精神象征,也是敦煌研究院七十六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指出“择一事、终一生。希望大家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就是对“莫高精神”最大的肯定。

对于机构编制部门干部,要有胸怀梦想、不懈奋斗的忠贞品格,要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定信念,要有奋发有为、勇于创新、善作善成、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对初心使命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要学习莫高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二要学先进、重实干、抓落实。学先进就是要立足于本职岗位,聆听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学习他们如何践行初心使命;重实干是一种政治担当,严格贯彻落实上级交办的的工作任务;抓落实是注重办实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明确责任主体,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坚持不懈抓下去。三要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工作中要忠于职守、不畏艰苦、敬业奉献、勇担使命。

二、学习《纪念白求恩》蕴含精神

《纪念白求恩》讲的就是白求恩本人的事。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著名胸外科专家。受共产国际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白求恩一行历经2个多月的行程,于1938年3月31日来到延安。8月他到了五台山,被任命为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卫生顾问,率医疗队进行战地救治。在1939年10月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为伤员施行手术时,他被感染,11月12日逝世,享年49岁。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白求恩追悼大会。毛泽东送上花圈并题写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刻阐明了伟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在机构编制工作中,要着力提高工作时效性,牢固树立大局观、全局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升超前性和操作性。一是牢固树立大局观和全局观。机构编制工作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无论是机构编制事项审核把关,还是工作人员流动,都要通盘统筹、慎重决定。二是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多思考、多研究,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准,遇到具体工作、具体问题时要合理规划时间,及时深入了解,不等、不拖。三是要有超前性和操作性。就是在工作中要提前考虑问题,在什么时间段达到什么效果,什么时候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更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三、立下《愚公移山》志向干事

《愚公移山》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住在山北、年近九旬的愚公,苦于门前两座大山阻碍出行,便说服家人子孙接续搬山。邻居小孩也都来帮忙。该举动被河曲智叟讥笑劝阻,而愚公不为所动,并以子孙无穷作出反驳。最终感动了天地,派天神将两座山搬走。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三次讲到该故事,特别是在6月11日的闭幕式上,他作了这篇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闭幕词。

“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位于河西走廊咽喉地区的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凸出的一片沙漠,也是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20世纪80年代,6位年逾半百的当地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不甘心世代生活的家园被黄沙吞没,卷起铺盖挺进八步沙,以“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书写绿色奇迹,践行了古文《愚公移山》中的“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新时期愚公精神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一是要争当新时代的新愚公。在工作中要树立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不断汲取奋发进取强大精神力量,迸发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二是重新认识愚公移山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愚公移山精神不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富民兴陇走前列的精神指引,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是要把积极弘扬愚公精神。做到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真正把愚公精神宣传好、传承好,使之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由小想大、用小说大、以小见大,“老三篇”讲述了三个“凡人不凡”之事,书写了共产党人的宗旨观、群众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时革命斗争的环境下,成为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凝心聚力,推动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老三篇”所折射的价值、主张和追求,所阐释的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等,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本源性问题。要将作为共产党人的“道德经”自我净化、修身养性的“心学”,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勇于推进自我革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敦煌市委编办   何夏)